肥料创新支撑绿色增粮
2025-01-21
中化新网讯 1月16日,肥料产业支撑绿色增粮科技创新论坛在北京召开。此次论坛探讨了我国肥料行业如何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,依托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肥料重点实验室——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(以下简称实验室),整合产学研资源,为绿色增粮行动出谋划策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、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福锁表示,近年来,我国肥料产业在节能减排、产品创新、科技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,支撑了全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超过1.3万亿斤,2024年突破1.4万亿斤大关。
“绿色增粮就是要在降低资源投入、减少环境排放的同时,提高作物产量,对技术创新和产业支撑的要求更高,难度也要大得多。”张福锁表示,“2024年,河北省曲周县中低产盐碱地实现‘绿色吨半粮’目标,千亩方小麦—玉米周年实收亩产达到1.52吨,肥料和水效率提升了40%,每亩土地收益达到795元。”他认为,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涉及耕作、育种、栽培、水肥和植保等多个环节,单一技术难以解决系统难题。因此,未来农业绿色发展必须工农结合、多学科交叉、多主体融合,必须有创新性地系统解决方案和真正地落地实现。
为此,张福锁提出了绿色梦想“121行动”。“1”套理论指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。该理论认为“植物—根系—根际—菌丝际—土体及其微生物”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能量流动、信号交换和养分循环一体化的互作体系,是一个以“根际互作”为枢纽、多界面互作耦联、逐级放大的生命共同体。“2”个突破指绿色智能肥料产品创新与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创新。这两个突破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增粮和产业发展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“1”大变革指绿色高产高效区域实现,目前以“绿色吨半粮”为突破口。这一变革目标是通过实施上述理论和技术创新,大面积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化、高效化和可持续化。
经过初步测算,通过“121行动”,在1.5亿亩吨粮田上创新应用“绿色吨半粮”技术,将增产7500万吨粮食,相当于1500亿斤,超过千亿斤增粮目标;还可节约氮肥40万吨,减少环境氮排放28万吨,降低温室气体排放1600万吨。
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申建波介绍说,实验室将围绕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制、养分资源管理关键技术与装备、新型绿色肥料创制和养分高效利用技术模式与应用四个重点方向,从科学研究、成果转化、基础设施、团队建设、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六个方面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。
此外,实验室还与肥料行业的6家肥料企业进行了签约。签约企业代表纷纷表示,将依托实验室平台,继续加大研发力度,为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贡献力量。